• 本會書刊
  • 仲裁季刊

第 85 期目錄

  • 仲裁專論
    • 維護仲裁人公正與獨立的機制(下)(藍瀛芳)

      仲裁的存在價值建立在仲裁人公正與獨立。各國仲裁法與國際立法以及相關規範對仲裁人公正與獨立的維護作出許多規範措施。本文透過比較的方法整理出維護這項原則的機制。這種機制有選定仲裁人的事前預防措施與仲裁人選定後的救濟措施。由於有此不同措施,宜分開加以觀察。

      完整PDF檔案下載
  • 工程仲裁
    • 工程鑑定在工程爭議處理中之角色(李家慶 邊國鈞)

      工程爭議常涉及工程專業知識或工程技術,因此,法院往往必須透過鑑定之程序,由工程專業單位或工程專家出具專業之鑑定報告,協助法院認定事實,並憑以為判決之依據。另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庭亦常有就工程技術上之爭議委託工程專業機構鑑定之必要。

      依民事訴訟法第324條、第331條之規定及其立法理由,可知民事訴訟程序中之鑑定,應同時具有證據方法及法院輔助者之性質。而依仲裁法第19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之規定,仲裁程序中之鑑定,亦係同時具有證據方法及仲裁庭輔助者之性質。因此,工程鑑定在工程履約爭議事件之爭訟程序中,實係扮演極為關鍵之角色。

      工程鑑定既然在工程履約爭議事件中,扮演如此重要之角色,則如何確保工程鑑定之品質及公正客觀性即成為重要之議題,本文建議工程鑑定單位在建立鑑定之標準 作業程序時,宜考量以下幾項重點:鑑定人之選定方法及程序、覆審機制之建立、鑑定時程之管制以及鑑定程序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等。

      完整PDF檔案下載
    • 工程契約中「重大變更設計」之認定原則與爭議解決(謝定亞)

      國內關於變更設計之工程爭議相當常見,此類爭議之關鍵通常不在於變更設計之有無,而是該爭議如何合理認定補償或賠償金額。依本文之分析,其主要原因係工程 契約中關於變更設計之約款忽略「重大變更設計」概念所致。基於重大變更設計之性質與一般變更設計性質不同,嚴格依變更設計約款核認補償或賠償方法,將造成 不合理現象。本文援引英美習慣法之原理,並觀察英、美法院歷年重要判決,提出工程契約之重大變更設計概念,並建議以之為解決前開涉及變更設計之困難爭議。 在工程契約變更設計約款尚未涵納重大變更設計原則前,此類爭議於仲裁中並非不能有效解決:關於法律關係,仍可適用民法規定與相關法理;關於損害賠償之計算 則可援引國際工程契約慣例與透過英美法院判決所歸納之民事法理。

      完整PDF檔案下載
    • 營建物價調整常見爭議問題探討(黃泰鋒 陳麗嘉)

      壹、 前言

      貳、 歷年來發生重大營建物價波動問題及解決方法

      參、 適用情事變更原則處理物價調整經常發生的爭議問題

      一、 預見可能性之探究:

      二、 如何認定是否顯失公平

      三、 公平合理調整方式

      (一) 基準月

      (二) 分類指數

      (三) 不調率

      (四) 估驗款中各類材料款金額分析

      (五) 逾履約期限部分可否計算物調

      肆、 其他問題

      一、 公共工程主辦機關有無預算是否影響承包商之請求?

      二、 公共工程監造費用之計算可否將承包商之物調款計入施工成本據以計算?

      伍、 結語

      完整PDF檔案下載
  • 兩岸仲裁
    • 域外確定裁判之許可執行(賴淳良)

      一、 前言

      二、 我國判決許可執行之法律制度

      (一)許可執行之執行名義的範圍

      (二)許可執行之訴的程序

      (三)許可執行之訴的執行名義

      (四)其他執行名義的執行-大陸地區之判決以及外國仲裁判斷

      三、 我國判決許可執行之實務運作

      四、 歐盟判決許可執行制度之發展

      五、 結語

      完整PDF檔案下載
    • “或裁或審”條款之仲裁條款效力研究—以海峽兩岸司法實踐為背景(楊 玲)

      傳統理論認為,仲裁條款的法律效果之一是排除法院管轄,如果仲裁條款與管轄權條款並列,仲裁 條款則無效。大陸地區的立法與司法實踐一直遵循這一傳統理論。臺灣地區的立法雖不甚明確,但在司法實踐中逐步確立了“或裁或審”條款之仲裁條款不一定無效 之規則,且操作上採取“仲裁與法院,先繫屬先管轄”之處理模式。透過比較海峽兩岸法院對“或裁或審”條款之仲裁條款效力的認定,臺灣地區的司法實踐似更有 利於支援仲裁政策的實現,更側重於探求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欲獲得“或裁或審”條款中仲裁條款效力之有利解釋,法院可從“區分仲裁協議之構成要件與有效仲裁 協議的法律後果”“仲裁條款效力獨立於管轄權條款的效力”、“尊重當事人的選擇”等角度獲得新思路。

      完整PDF檔案下載